俄罗斯工程院中国总部
Chinese Head Center of Russ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李烈军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优秀专家,广东省韶关市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获得中国金属学会首届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2004年)、“广东年度贡献人物”(2013年)、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广州市科技创新南山奖等荣誉。兼任广东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会长、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粤港澳大湾区金属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长、广东省特殊钢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广州工程师学会执行会长、广州市金属学会理事长、韶关市华工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李烈军从事冶金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30多年,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性成果,有14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共培养博士后15人、培养硕士博士22人。获授权发明专利30件,发表论文250篇,为中国乃至世界冶金材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代表性成果如下:
1.规划、设计、主持实施了高压高钢级厚壁海管开发,并首次成功地在南海深水天然气项目中应用,实现销售收入28.70亿元,利税5.16亿元,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战略的有效实施作出重要贡献。该成果获2015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主持实施了“高强高韧海洋工程及船舶用钢开发”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7亿多元,利税3亿多元,为高强高韧海洋工程及船舶用钢的生产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该成果获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3.对电炉-精炼炉-CSP工艺条件下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的技术和产品。相关成果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4.针对纳米碳化物的析出规律和沉淀强化,进行钛微合金化技术的研究,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高性能钢生产的新途径。该成果获教育部2007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5.作为广东省特殊钢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主持汽车零部件用高品质特殊钢关键技术开发,为广东省成为全国第一的汽车大省作出了贡献。
6.一件专利获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最具投资潜力奖。
李烈军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工程、科研经历,注重在应用和研发领域深入研究先进冶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流程,解决与国计民生相关的科技难题,并在此过程中凝炼出科学问题,进行实验室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丰富冶金学和金属学理论。李烈军相关科研成果在实际应用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为中国乃至世界冶金工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2017年12月,李烈军出版学术专著《钢的物理冶金——思考、方法和实践》。